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治理地铁不文明不能患法律依赖症
作者:晴川  发布时间:2014-10-21 09:08:39 打印 字号: | |
  《沈阳地铁乘客须知》最新补充规定:衣冠不整、醉酒等不文明行为者不得进站乘车。有网友质疑新规有歧视弱势群体嫌疑。相关人士解释,此规定中的衣冠不整者,主要指被乘客广泛反映的在地铁中乞讨的人群,并不包括因为其工作等原因造成衣物有污迹的人。(10月13日《北京晨报》)

  拒绝衣冠不整、醉酒等不文明行为者乘车,出发点并不坏,毕竟,权利与自由是有界限的,谁都应该恪守边界,但网友质疑新规有歧视弱势群体嫌疑,也并非没有道理。虽然相关人士解释“衣冠不整”者“为地铁中乞讨的人群,不包括因为其工作等原因造成衣物有污迹的人”,是在刻意将农民工撇出来,但那些更可能存在衣衫不整的乞讨流浪人员,虽然他们的有些行为令人厌恶,网民不该无原则的同情,但他们同样是人,同样属于弱势群体。这是网友质疑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乞丐上车乞讨是不文明行为,但总归是乞丐自身的文明素养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够上车,恰恰反映出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欠缺。尤其是,用法律来遏制道德层面的陋习,已经涉嫌触犯法律。因为公交车作为公共产品,本就有义务承担社会赋予的公共交通职能,只要乘客没有随身携带危险物品,公交车就不得拒绝乘客正常、合理的运输要求。

  人人都有乘车权,这跟身份无关。因为管理智慧不够,就想出用法律来一刀切禁止这个办法。这种把法律当万能膏药的决策思维,不仅罔顾“乞丐上车不都为乞讨”这个事实,更是给一个群体乱贴标签的懒政,因为缺乏民本理念和起码的人性温度,遭受诟病自在情理之中。

  一个城市管理要运转有序,需要各司其责。司机的职责是运送乘客,城市管理者负责管理城市。如果此法得以施行,必将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会让司机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载则违反该规定,拒载吧,就违背了国家有关法律。司机不管如何做,都是错。这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矛盾?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人们常说,一个文明的城市应该容得下乞丐。其实,一个文明而温暖的地铁,更应该如此。网民质疑,是出于同情弱者的本能,但更是权利意识的觉醒。在涉及民众权益的问题上,敢于表达质疑,旗帜鲜明地亮明态度,捍卫自我权益,才是我们所乐见的,因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一个城市管理者需要管理智慧,需要责任担当。一遇到麻烦就想到转嫁他人,不是该有的态度,更不是一个文明城市应有的姿态。这样的政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驱赶乞丐流浪汉之类的事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功利的世相图景,令人心寒。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权利被侵犯而不知,面对别人的权利而不尊,这是一个人的悲哀,那么,一个决策者如果总是用一种洁癖思维俯瞰众生,侵犯他人权益不自省,这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湖宣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江西法院网

九江法院网

中国湖口网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湖口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792-6338600   传 真:0792-63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