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频发的校园惨案呼唤“校园安全”
作者:涂国华  发布时间:2014-09-11 11:09:46 打印 字号: | |
  9月1日10时20分,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犯罪嫌疑人陈某持刀闯入校园,砍伤师生9人,包括1名教师和8名学生,目前已造成3名学生死亡,两名学生重伤正在医院接受抢救。犯罪嫌疑人当场跳楼自杀。(新华网9月1日)

  每一次校园血案都会深深地触痛社会的敏感神经,引发我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很多人质疑东方小学校的安保措施形同虚设,为什么会让凶手进入校园内并以一人之力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共发生了至少18起校园流血案件: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持刀杀人事件,造成孩子8死、5伤;2010年4月29日,江苏泰兴镇中心幼儿园,一男子持刀砍伤32人;2010年5月12日,陕西汉中圣水镇幼儿园,歹徒持菜刀致包括7名幼儿在内的9人死亡、伤11人;2012年12月14日,河南光山陈棚村完全小学23个孩子倒在了歹徒挥舞的菜刀之下;2014年5月20日,湖北麻城五里墩小学8名小学生被闯入学校的男子砍伤……从福建南平事件到湖北省十堰事件,先后有约180名师生死伤在凶残的歹徒刀下,每一次都有父母双眼泪水长流,每一次都有孩子内心留下阴霾……。

  虽然各地都制定出台了各类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文件,甚至配发催泪剂、钢叉、防割手套等安保用品,但为什么不断升级校园安保措施,却无法阻止血的惨案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运动式”的校园安保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松懈。每次校园血案发生后,有关部门总是召开紧急会议、紧急采取措施应对,紧急发布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治安秩序的通知,三令五申、高度强调要求保证校园安全,要求各地学校要做好相关安保工作,以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各地也都制定出台了有关学生安全管理文件,一些学校设置了警务室,甚至有军警站岗,还有的配备了配发了催泪剂、钢叉、防割手套等安保用品和防控防爆器械……。但随着校园安保淡出舆论焦点,校园安保就开始松懈,人员、经费配备都跟不上需要,加强校园安保成为了“运动式”的“一阵风”,陷入了强调一下重视一下的误区。

  各自为政的安保结构使校园安保成为“一盘散沙”。校园安保涉及学校、公安、政府等多个部门机构,尽管各部门都表示要重视校园安保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人员保障、经费投入等问题,便各自为政、各有各的苦衷:公安部门表示警力不足,难以做到学校全覆盖;教育部门表示安保并非其特长,安保无专门经费保障;政府部门表示财政资金有缺口,校园安保支出压力大…… 而学校因安保力量短缺,且经费短缺,于是就雇用低工资的“50、60”人员充当保安,招聘的人员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正规的日常安保训练,有的保安连基本的防卫器械、灭火用具都不会用,一些学校门卫成了“摆设”。

  确保校园安全有赖于综合治理。保护学生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社会治安形势密切相关,必需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综合治理。有专家指出,保护师生正常教学秩序,不能靠“贴膏药”式的校园安保举措,否则“药性”一过,校园安保的“痛点”又得发作,校园安保漏洞仍旧会吞噬学生们稚嫩的生命。及时摸清校园安全状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制定适合中国的“校园安全计划”迫在眉睫。根治校园安保的“痛点”,首先是要建立常态化校园安保资金保障机制,将校园安保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校园安保资金保障到位;其次要明确将校园安保纳入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明确由公安机关具体负责,并由公安机关统一对校园安保力量实现专业化管理;第三是要加强学校安保能力,完善校园安保设备设施,建立起相应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开学第一课,就是安全课。这样的课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上。学校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配齐安保设施,落实安保政策,做到安全防范不留死角;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防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公安机关要注重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加强警力保障力度,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等级;媒体需要慎重报道相关细节,防止产生“模仿犯罪”……

  愿校园安全的警钟长鸣,使校园安全永远稳如泰山。

来源:江西法院网
责任编辑:湖宣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江西法院网

九江法院网

中国湖口网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湖口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792-6338600   传 真:0792-63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