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社会,法律无所不在。
——劳伦斯•弗里德曼
这本书只翻开了看目录,就产生一种一口气读完的冲动,而且是不按顺序,不知不觉读完的。阅读过程很享受,也获益匪浅,个人以为最大的获益不是书上获得的知识,而是文字带来的思考。书中的很多评论点到即止,更多是提出一个疑问,而不去做论断,这体现了作者的严谨,也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诸君。
法治与政治
“在关于政治的各种大词中,‘法治’可能是最政治正确的一个——‘自由’可能引起混乱,‘民主’可能引起多数暴政,‘民族主义’则可能引起冲突,所以我们时不时听说一个国家‘太自由了’、‘太民主了’、‘民族主义太狂热了’——唯有‘法治’,好像从没有听说过谁抱怨一个国家‘太强调法治了’。”
书中介绍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现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经历、个性和司法立场,九位大法官被分成了三派,即右翼保守派、左翼自由派、中间派。书中的案例可以看到大法官们之间常常有争论,因为法律本身在很多细节问题上含糊其辞,他们在宪法失语的技术缝隙间展开政治斗争,却共同守护宪法的腹地。
“即使法官在堕胎、持枪、言论自由尺度、选举筹款等问题上还存在政治分歧,大多时候,这也是一种健康的多样性。”
刘瑜说,何帆笔下的大法官们,虽然往往有着鲜明的政见,但同时又是一群拿着放大镜对着法律条文咬文嚼字的“书呆子”,对宪法具有堪称“原教旨主义”式的情感,对法律吹毛求疵、字斟句酌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仔细读本书的案例,就能明显感受到这点。
联邦最高法院里右翼和左翼的争斗,两派的共识其实远远大于分歧,对宪法共同的捍卫远远大于对某一党派的忠诚。再看法官们与总统的关系,最高连任8年和终身制,所以,坊间一直流传了一句关于联邦最高法院的名言,如果你把谁送进最高法院,你们就再也不是朋友了。
联邦最高法院就像一个守护神,抵挡着那些企图破坏宪法权利的魑魅魍魉。
谁说了算
美国判例法的精髓不在于审判的精确性,而在于紧跟时代的灵活性。律师根据与当事人的交谈进行调查提出证据,法官依据法律条文提出判决方向,陪审员根据人性基本原则判断对错,这一的权力制衡体制耗费极大,构成一笔不菲的司法成本,可是运行多年。
“在一个充分制衡的体系里,法官的声音只是诸多声音中的一个而已:司法力量需要与行政、立法、媒体、市场、公民社会相博弈平衡。在这个意义上,在美国社会里,其实谁说了也不算,总统说了不算,议员说了不算,媒体说了不算,法官说了也不算。”
是什么左右着美国两百多年来的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也许,只有在一个谁说了都不算的社会,理性本身才可能说了算,人治社会才会转变为法治社会。换句话说,法律的无限权威恰恰体现在法官的有限权威当中。
“最高法院或许并非民意的引领者,但它必须用自身的作为,去争取人民的信任与认可,就像2009年辞职的戴维•苏特大法官说的那样,‘无论最高法院如何判决,绝大多数人都会接受判决结果。这种信任,建立在过去上百位大法官孜孜努力的基础之上。事实上,我们因为承继了前人的信誉、正直与良知才受到信赖。没有美国人民的信任,最高法院就没有权威。’”
在今天的中国,基层法院的判决结果可以被上诉,但希望当事人同样的可以接受,为了这样的公信力,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匆匆与生活讲和,岂非负了少年?
作为体制内的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2年的工作体验,感受并不好。2年前一个普通的法学院毕业生在杭州感受到的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迷惘,在这个毕业季,依然有很多人在咂?≌庵肿涛栋伞1臼樽髡吆畏?亲罡叻ㄔ旱姆ü伲?炅渌闫鹄矗?畈欢啾任掖?0岁,能写出这样书还有这种为中国司法奉献的做个人努力的精神,让我觉得很受鼓舞,虽然一边仍然感受着那个“自嘲谈论着美女的太监”的心酸玩笑。
现在依然迷惘却少了憧憬。中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得益于那些制宪先贤,也要得益于坚守职业操守的法官与律师,以及无数民众不断提高的现代法律意识。而我们还在路上,泥淖中前行。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有自己的律政偶像,不是影视中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不是基层最美的无怨无悔型,而是立场坚定学识渊博甚至著作等身的精英型,成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成为了法学院学生的梦想,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奇律师,我们国家的法治才算是迈进了门槛。
期待司法能从政治走向专业、从大众走向精英、从天理人情走向理性规则,从纠纷处理器转向社会风向标。
迷惘,忧郁,平静的绝望,愿与此同时,获得一种闷声向上生长的生命力,积蓄着明净的理性,内敛的理想,克制的温柔,完成自我的蜕变与整饬。
如果还有追逐智识的激情,还愿意享受吸取新知的愉悦。
与同事们共勉。
作者单位:湖南省桂阳县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