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余年。在我的印象中,他没有留下一件足以让子女们骄傲自豪的事情,却有众多的平平淡淡的东西难以忘却,特别是他的眼泪。
父亲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山里农民。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他拼命地干活,跑小买卖。比如将从一个集镇上买来的烟叶倒腾倒另一个集镇出售,从中赚取差价;又比如,将从酒厂弄来的原酒稀释后再卖给小饭馆,十来斤酒就多出了两三斤。尽管生活艰难,父亲却从没有让我们姐弟六人衣不蔽体地走出家门。特别是到了隆冬时节,别人家的孩子只能穿单裤过冬,但我们姐弟都有厚实的棉裤,邻居的小孩很是羡慕。记得小时和伙伴们玩耍,我不慎将胶鞋弄丢了,父亲变卖了二十多斤玉米,给我重新买了一双。在今天看来,一双仅两元多钱的胶鞋算不了什么,可那时二十多斤玉米却是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也就从那时起,我真正明白了贫穷的涵义,也真正理解了父亲辛苦操劳的艰辛和不易。
父亲没有读过书,连记账都很困难。为争口气,他节衣缩食,把我们姐弟送到学校,一直读完初中。可惜四个姐姐和哥哥不论怎样用功,也没有跳出“农门”。父亲动摇了,加之经济拮据,只得让他们回家做农活。好在命运青睐我,初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师范,多少给了他意思安慰。而我作为小村第一个“吃皇粮”的人,又让他特别自豪。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父亲好高兴,把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是在做梦。几分钟后,他竟然激动得哭了起来。我们一下慌了,不知所措。父亲说他这是高兴的缘故,他高兴地看到我比他有出息。那天,酒量不大的父亲,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邻里喝得酩酊大醉,酒席上,不止一次高兴得流泪。
师范毕业后,我到院里故土百余公里的山里当了教师,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渐渐少了起来。这时兄长已结婚,和父母分了家。年迈体弱的父亲,为了生活,依然起早贪黑耕田种地,身子越来越差。我本想让父亲不再种庄稼,但微薄的工资又难以支撑,父亲也坚决不允许。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家,拿出三十元钱(相当于半月的工资),给父亲做了一件衣服。他小心翼翼地穿在身上,仔细地抚摸着衣角,禁不止又流泪了。这是我见他第二次流泪。父亲说,他知道我没有忘记他,很是感动。我听了不由一阵心酸,泪如泉涌。
两年后,父亲因患心脏病撒手人寰。弥留之际,他的眼泪又一次流出。他喃喃地说,很遗憾,没有看到我娶妻生子。在清亮的灯光下,父亲的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晶莹剔透,其间包含的期盼和无奈,难以言表。时至今日,那一幕还在我的记忆中鲜亮如昨。而每每想起那一幕,我都泪光盈盈。因为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父亲的每一滴眼泪,都是父爱最伟大的精华。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