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状元笔记”不是教育神器
作者:盛人云  发布时间:2014-08-01 08:33:54 打印 字号: | |
  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炒作乃至对“状元笔记”的放纵放任,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高考虽然落幕,但精明的商家仍紧抓商机,借着状元名头赚钱,淘宝上的状元笔记仍在热卖。媒体记者打开一家销售最火的衡水状元笔记淘宝店,该店一个月成交额在1795件。笔记分语数外理化生及综合7种,其中最贵的是六科综合价格为299元,最便宜的是物理笔记为69元。卖笔记店主仅这个月就收入21万多元,利润相当可观。

  高考分数出炉之日,便是状元炒作之时。尽管教育部门多次重申“不要公布高考状元”,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炒作与追捧依然不断翻新着花样。“状元笔记”的热卖,只不过是应试教育图景中的一个活生生的缩影。

  其实,对状元的无限崇拜由来已久。《宋稗类钞》上描述过宋朝当时崇拜状元的情景:状元出炉,皇帝加以青目,“公卿以下,无不耸观”。状元游街时,观者人挤人把街道变成了沙丁鱼罐头,有人挤不进去,就爬到屋上观看。这种热闹让一个洛阳人尹洙非常眼羡,说:“状元及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现如今,人们对状元笔记追捧有加,除了古人早已有之的好奇心驱使外,还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从状元的考学之路中,汲取其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便来年高中。此等良愿,诚可理解,却未必有益。因为,“状元笔记”仅仅是状元自己根据个人情况而作,适用状元的经验方法未必适合其他学生。这与当今泛滥成灾的励志书籍一样,犯的是相同的错误:忽略了个体差异的问题。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方法,所谓状元的未必适合自己,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和简单复制,人们也把高考状元视作毫无瑕疵的胜利者,然后僵硬地模仿他们的成功方法,思维上的偷懒可见一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化、功利化。大搞状元崇拜,本质上便是大力宣传“分”中自有黄金屋、“分”中自有光明途。这必将加重全社会对分数的迷信和依赖,而这正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一些弊端的症结所在。因而,对状元的过度炒作乃至对“状元笔记”的放纵放任,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状元笔记”不是励志神器。对于每位学生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走出对分数的顶礼膜拜,注重平时课堂的学习与吸收。对于学校和老师乃至全社会来讲,要把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改变爆炒高考状元的陋习,把炒作状元的热情,转移到鼓励更多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强势智慧和社会位置上来,这才是教育最应该坚持的方向。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湖宣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江西法院网

九江法院网

中国湖口网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湖口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792-6338600   传 真:0792-63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