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相继发布“禁补令”,严禁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补课”乱象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为此,在几年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都三令五申禁止此类行为,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某些机构和有的教师借“补课”之名大搞创收。之前《重庆晚报》曾有过报道,一小学老师致信市长,揭露学校、老师们的“致富经”:半胁迫孩子们补课,补课市场七大乱象,希望家长敢于向半胁迫式补课说“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有的教师却挟学生以令家长,财源滚滚敛入腰包,不免让人唏嘘。作为教师,其职责就是传播文化、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然而,以补课赚取丰厚报酬的教师并非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奔着学生家长的钱包去的。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学校和教师还费尽心机制造了补课的外部环境,例如有些应该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有些教师故意不讲,而把这些知识点放到“补课班”上讲,如此一来,学生为了不落下功课就不得不参加补课。
有的学生家长向上级教育部门反映问题,但未得到有效解决;有的学生家长不敢举报情有可原,认为学生的学业几乎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即便举报了,也难以整治。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正如有的学生家长所说的,“除了忍气吞声,我们毫无办法。”
以补课赚钱的教师,师道、师德从何谈起?要知道,学校教育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的。如此缺乏道德心、缺乏责任感的教师,越是拼命给学生补课,越会将学生带入认“钱眼儿”的误区。
“禁补令”下的补课乱象行为,对此笔者建议:一是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做到依法依规办事、令行禁止,作为人师表的楷模;二是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引导家长和学生的对人才成长路径的全面认识;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有禁不止的补课乱象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坚决予以查处,以确保政令畅通。
根治补课乱象,除了加强师德修养、严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变味之外,国家教育政策、就业政策还要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并且让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人皆知。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