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人应采用走访形式,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4月23日,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据介绍,这是国家信访局针对类似问题首次出台系统化的专门文件。今年5月1日起将实施。(据4月24日《新京报》)
试想,如果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信访部门能够真心诚意为百姓排忧解难,面对老百姓所反映的困难与问题,特别是针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如果能够及时妥善处置,又怎会导致不少百姓选择“越级上访”呢?不可否认,在“越级上访”的队伍当中,确有少数访民存在着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情况,但绝大多数的访民,确实是迫于无奈,才会踏上辛酸而痛苦的上访之路。
近些年来,不少地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能够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从而帮助百姓讨回公道。同时,他们能够巧妙借助当下各类新兴媒介蓬勃发展的优势,不断拓宽信访服务渠道,从而为百姓及时快捷地反映各类问题提供“绿色通道”,既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也很好地助推了社会的和谐文明。
然而,让公众寒心的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丑态,老百姓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找到政府相关部门或是遭遇“推诿扯皮”,或是被“一拖再拖”。有些时候,即便有着“领导重视”、“很快解决”、“马上办理”等各种各样的表态,但却迟迟不见下文。
一边是老百姓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边却是少数政府部门的漫不经心,如此情况的频繁上演,不仅让百姓感到痛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政府形象。当然,这也难免会将一些无奈的访民逼上艰辛的上访之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扭曲的执政思维左右之下,面对上访百姓,并不能设身处地解决问题,而是疯狂地进行“截访”,甚至将一些访民强行关押至精神病院。
如此情况不仅不利于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也很容易成为引发极端恶性事件的“导火索”。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进程中,“越级上访不予受理”的制度无可厚非,但在推行这一政策的同时,必须要着力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这便要求各级政府以及信访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拿出认真负责的态度、真心诚意的情怀,妥善处置好百姓的利益诉求,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