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为解决刑事发案率较低,而群众的安全感却不高等问题,浙江省湖州市公安机关推行“警务广场”战略,从公布电话号码到民警提职干部问责,均以民意为导向。整个警务机制已经扭转——分析研判民意的评判机制、任用和问责机制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4月15日《新京报》)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标语;“110”,这是妇孺皆知的报警电话。这个口号和这个求助渠道已经有了这么多年,可为什么一直没有颠覆警务机制,而湖州公安公布干警手机号码,就达到了颠覆性的效果?这其中关键性的因素就在于“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的警务考评机制和干部任用,都是根据系统内部的业绩考核办法进行的,一些基于办案业绩的考核指标如破案率、拘留人数等因应而生,造成干警为了出业绩而人为的制造业绩,甚至刑讯逼供制造冤假错案。不科学的考评机制引导了干警不正确的业绩观,造成干警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脱钩,客观上形成刑事发案率低而群众安全感不高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在群众心中,警察象征着秩序和安全。群众对公安的依赖感是基于自身安全的渴望和对社会秩序规范的需要。当面对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找不到警察或警察置之不理,群众的安全感则无从谈起。虽有“110”,但“110”的警察不可能天天陪在一起。社区警察就不一样,他们是群众身边的保护神,天天就在群众身边,他们的表现如何群众一目了然、感受至深。
湖州公安正是抓住了“还权于民”这个关键,将警务机制“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实现了干警年度业绩考评,群众打分占到了一半以上,达到“51%”。基本上实现了干警行不行,群众说了算;颠覆了干警行不行,公安机关自己说了算的自话自说式考评机制。
干警手机号码被公布,对干警而言是一种倒逼。工作不行,群众不满意,就会面临下课的危险,“对漠视民意、玩忽职守、滥用职责等行为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并对年度两次民意测评排名末位的基层所领导实行问责。”真心为民服务的,群众自会为他投上满意票,干警业绩自然会脱颖而出,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警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好的东西人人喜欢,对群众有利的就更不用说了。手机号码被公布带来的警务机制的颠覆性效果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由民做主”的机制理应大力推广。虽然公安部在去年5月就此进行了重点调研,并称之为“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范例”,且“拟推广此做法”,但时间过去将近一年,这种好的做法还只局限于湖州。我们期待各地公安机关也能借鉴湖州经验,尽快“还权于民”,倒逼干警素质、为民意识和服务效果的整体提升。我们更期待其他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也能嫁接湖州经验,走“还权于民”的路子,让一个手机号码被公布所带来的颠覆性效果遍地开花结果,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从中受益。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