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武宁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园林县城,以其山水名盛冠誉内外,被人们赞为赣北的一颗璀璨明珠。2007年4月,温家宝同志来到武宁视察调研,为满目俊秀春山碧波万顷所感,亲笔题下“山水武宁”四字。
一座小小县城,有此殊誉,唯仗其山水清秀:四季碧洗绿冠,群芳夺艳,触目而赏心;静地幽森,山黛湖澈,洗神而浴灵。遂为众人叹焉。
我生长于此廿载有余,吞吐呼吸,浸染气息,已入骨髓。他乡就职,经年在外,亦梦中长记,不曾忘怀,故以拙笔,敢以稚语数句临摹其境。
武宁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赣鄂边界,位于修河中游地段,一侧是险峻柔丽的庐山,另一侧是风景如画的九宫山,又有着广阔浩瀚多达46万亩的水域面积。天生地利山水俊秀,又有后天用心保护,动植物资源种类占到全省半数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江西乃至全国生态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模范区,在2004年,便被授予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
而武宁风景最美最为有名的,当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自云居山至柘林湖一处的水质空气俱为国家一等,山水交融浩瀚百里;又有闻名于世的湖中千岛,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据统计,武宁拥有3.75亩以上的岛屿1667个,其中千亩以上岛屿8个,百亩以上308个。烟波浩渺中群岛密布,像是自天神手中撒落的珍珠,被神女用最清澈的碧色一颗一颗绣在了万顷琉璃之上,将它们永远留在了湖中。
千岛在湖中,而湖又在群山之中。
庐山西海的神雾山风景区,以“雾神、石怪、树奇、洞幽、竹秀”而闻名。山中植被丰富满目皆绿,竹林葱茏如海,林涛一望无际,可谓层峦叠嶂千山一碧。又有四季云雾缭绕,迷蒙飘渺,远看则如天上仙境,被称作“百里芙蓉帐”。其中的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飞壑流泉怪石林立,其峰、其岩、其溪、其谷、其瀑皆色色可观。这一片原始森林古朴自然,如画中世界,不染俗尘。而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亿年造就的鲁溪天然石灰岩溶洞大泉洞,素有“江南第一洞”的美称,其中有石林石笋密布,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更为特殊的是,无论寒暑,洞中终年都有大股清泉奔涌不谒,令人称奇。
而武宁所拥有的珍宝并不仅仅止于自然风光,有“千年古艾”之称的武宁,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于殷商时,武宁为艾侯辖地,所以现在也以艾城相称,在现在的武宁城内,尚有拱桥名为古艾。而武宁正式建县是在唐长安四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在悠久的历史中,历代诗人名士如柳浑、苏轼、黄庭坚、周濂溪、盛文郁等曾在这里为官、游览、隐居。武宁的弥陀古刹、太平道场,海内外扬名,它们的香火缭绕了千百年,阅尽世间繁华春秋变迁。而根据县志、家谱和碑刻为证,可知吴王孙权祖居于此。陶渊明笔下武陵源所在一直众说纷纭,有学者考证乃在武宁石门楼镇。虽还不可确断,然而观今日山水尚有此等景致,几千年前此地山茂水盛幽美入画则不可想象,道一声世外桃源美景,想必也能够担当。
至于其它如“豫宁八景”的郑郊草堂、柳浑精舍、玉枕清风、鹤桥明目、钟陵瓜圃、伊洞龙鳅、南浦渔歌、东林牧笛,建造于元代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南渡石塔、南皋双塔、东渡文峰塔,有相传许真君缚蛟的龙潭,黄庭坚曾题“龙潭清影”、“水月双清”和谢枋得曾题“龙潭”的石刻;宋理学家周濂溪讲学的尊贤坊等名胜,亦可闲暇观之赏之,触摸岁月脉络,感受时光流转。在沉淀而悠久的历史前感悟沧桑变幻尘世,在整洁安静的城市中目睹新时代的腾飞发展。
在外求学,在外工作,我们这些在武宁的山水中浸润成长的雏鸟已经长出了自己的翅膀,要飞往全国各地各司其职,为新的人生而拼搏。然而它永远是我们的故乡,是生我们长我们的地方。它像是一个永恒的净土,静静等待着我们扫去尘埃静心宁神之后的故地闲游。偶回武宁,寻三两故交,漫步四顾,停留随意,挥洒自如。入青山绿水胸怀,品悠然洗涤清气,用数日浮生偷闲换得远离喧嚣恍入桃源,倒也快哉。
家乡之胜美,千言万语难表其一,遂作《明珠小赋》颂之:朔源殷商,冠号古艾,庐山西海,誉称明珠。其西连荆楚,东接吴越;北临幕阜兮奇秀连绵,南衔九岭兮诸峰擎天。修水蜿蜒,柘林滂沱,涓涓兮落碧,有上善润世濯缨;滚滚兮跌宕,吞吐间劈涧越谷。袤林之海,洞生石林一亿春秋,知缥缈神雾兮泼墨难就;叠翠如莲,区划武陵百里芙蓉,笑浩瀚湖岛兮锦幛别绣。山水之盛,九霄可叹,峦溪之密,九幽明察,其至清至丽,非亲临者不可详也。
地灵多宝,遂引入胜;吴王登峰,柳浑读书,苏黄同游,五柳苦访,其悠然兮梦乡出世;佛香弥陀,古刹隐匿,太平佑圣,宋皇钦点,其飘飘兮仙佛闲赏。
呜呼,千载悠悠,神珠如故,君何不访,君何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