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法院新人谈谈关于“三点要求”的心得体会
作者:明星  发布时间:2013-06-04 10:46:04 打印 字号: | |
  2013年5月31日上午,湖口县人民法院在舜德法庭召开了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分管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张院长对在座的全体同志提出了三点要求,“爱岗敬业”“加强学习”“廉洁自律”,语重心长发人深省,让我受益良多。

  自从今年2月25日来到湖口法院分到基层法庭,我已经从事法庭书记员工作三个月了,这三个月来所看到的学习到的,让我常常静心沉思:我所从事的是怎样的一份职业,它需要我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我要怎样去提高我的业务能力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逐渐寻找着问题的答案,而它们都还很零碎,今天听到张院长的一番话,犹如名师点拨,让我把这三个月内的点点滴滴全部都梳理归拢起来,提高了我对法院工作的认识。

  首先,爱岗敬业实现人生价值。张院长首先提到的要求是“爱岗敬业”。这四个字不可谓不常见,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需要我们爱岗敬业,法院工作更是如此。张院长要求全体同志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增强从业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我们岗位是法律工作者岗位,我们的事业是审判事业。我们的岗位和事业来之不易,要珍惜。”张院长语重心长道。他指出,我们的岗位重要,从事的事业神圣,更加需要我们用心对待。也许对于身在岗位上的同志们而言,法院案件审理工作是司空见惯比较平常的,但是对于案件的当事人而言,有的人也许这辈子就打这么一场官司,一个案子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当事人的纠纷需要我们给予解决,心理上的创伤需要我们来抚平,纠纷中被侵害的权益需要我们来维护。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实在而有意义的事情。人生其实很短暂,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法院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诚然,作为今年新进入湖口法院工作的新人,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热爱我们的岗位,对我们的工作尽责。如果连对法院的工作都没有足够的了解和热爱,又从何谈起工作认真负责,又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法院的工作是特殊的,它为人民伸张正义为弱者维护权益,它执掌法规权柄辨明是非惩恶扬善,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国家的经济事业和其它社会事业保驾护航。它代表着法律的权威,象征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理解了法院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了解法律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才能真正产生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也许这些道理显得太大,但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法院大门才几个月的新人,在舜德法庭的所见所闻,已经让我有所感悟。法庭常常会受理一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案件,原告因事故而导致伤残,治疗费用等一系列相关费用会很快掏空,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有的原告甚至都拿不出诉讼费。法庭一直秉着人性化的原则,对待此类案件都尽量做到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快速审理完结,督促被告以及保险公司尽快将标的款到账,使交通事故受害者能够更快地得到理赔。这些事情在庭长他们这些老法律工作者看来是极其正常应该的,可是对于穷困窘迫的当事人而言,法庭的这些作为无疑是久旱时的甘露,让他们在绝望困顿中能够早一点看到希望的曙光。我总记得庭长曾经说过的话,“每审理完结一件案件,调解了一桩纠纷,解决了一个问题,心里都特别充实,觉得好像做了什么大事一样。其实我们做的也是工作份内的事,是些小事。”这些被用心对待的小事,在事关其切身利益的当事人看来,却一点也不小。我们不过做好本职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他们却铭心牢记感激万分。当看见他们那包含期望和感谢的眼神时,自然而然我们就懂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懂了我们的工作甚至我们的一言一行所包含的责任和意义,懂了我们的岗位我们的事业究竟有着多重的分量多么的光荣。                                                                                                                          

  其次,加强学习锻造从业能力。“学习可以增智、养心、明德。”张院长谈起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我们民事审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法官所从事的是细活,新《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部分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入交流探讨新法的解释和适用,才能提高研判疑难复杂案情的能力。 

  “要提高情商,与老百姓要做好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张院长指出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学习,除了加强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要学习先进同志的工作方法和办案经验。法律专业知识素养固然是影响我们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但是情商低,跟老百姓缺乏沟通交流,感情疏远,必然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要学会向身边的优秀先进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放平,学会怎么了解老百姓的诉求,怎么去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

  记得四月份时,一名脚步蹒跚的老人因为儿媳突然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来到法庭找到我们工作人员,向我们诉说了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及儿子儿媳这么多年的婚姻状况,说家里才不过三岁的孙女可怜,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希望法庭不要拆散他们的家庭。庭长热情接待了老人,仔细听她说完情况道明来意,和声细语安抚了老人的情绪,然后告诉她:法院是一个讲道理讲法律的地方,不会因为原被告哪一方的一面之词而轻率判决。如果不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不会判决离婚。老人情绪稳定之后,庭长又耐心做老人的工作,劝说老人不要因为儿媳想要离婚而钻牛角尖。老人儿媳是向法院起诉离婚是她依法享有的诉讼权益,谁都不能剥夺。如果儿子儿媳有什么矛盾,应该心平气和大家坐下来好好沟通,化解矛盾,维护家庭的完整。老人连连点头迭声道谢,若有所悟地回家了。事后庭长感慨地对我们说,在法院干久了,这些事情见得特别多,可是每每再遇到,还是会心里难受。当事人的不幸和伤心在眼前上演着,让人为之叹息,这个时候就要站到当事人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感受,为他们解决问题。如果只是机械化地走形式走过场,冷冰冰的态度对待当事人,又怎么能够去化解当事人心中的寒冰解决纠纷?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庭长的用心和方法让我耳濡目染,不经意间也影响了我的行为。在法庭外,曾遇到一对年逾五十的农民夫妻,他们从偏远的地方大老远来到舜德街上,因为要办事而急需联系上当地政府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然而他们的手机却没电了。看他们那般焦急,我顺口问他们是否记得电话号码,便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了他们。老大爷联系好人前去办事,老大娘在等待过程中一直对我夸赞不已,“谢谢你啊小姑娘,你们法院的人就是不一样,这么好。”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已,可是在他们看来,却意义非凡,甚至以此上升到了对法院的整体看法。那次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在刚进法院时前辈们教导的“一言一行都事关法院的形象,甚至可能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赖与否。”的重要性。老百姓的诉求其实都很简单,他们也很容易就能够满足。也许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懂得法律知识,可是他们心底自然有一杆秤。你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在他们心目中代表着国家和法院的形象,你在办案过程中做得有失偏颇,他们自然能够称量出来。你对他们真心实意,也许只是一些细微方面给了他们温暖和帮助,他们也能够知道。

  最后,廉洁自律书写清白人生。谈到“廉洁自律”这一点,向来平易近人的张院长敛容正色起来,他强调廉洁对于司法者而言最重要,是我们法律工作的基石。“现在社会各种诱惑多,吸引力大,你们要经得起诱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清贫。如果想要弄钱,想要通过不正当手段发财,那就是害国家,害法院,害自己!”虽然用语简单,张院长这一段话说得极其铿锵有力,语气严肃。他举出了永修县法院原院长欧阳顺乐等的事例,阐明滥用权柄疯狂敛财的危害,“若行事出格一朝失足,面临的就一定是法律的惩罚,早晚要栽倒!”

  在有些人看来,法院就是手握权力高高在上的,进了法院就自然就可以肆意妄为,吃完原告吃被告,谁给的钱多就替谁办事。真正步入了法院的大门后,再听到这类的说法,我一方面觉得可笑,一方面又觉得心惊。可笑是在于那些对法院工作不了解的人,理所当然的用自己的阴暗面去揣测法院和其工作人员,觉得必然就是“吃黑、拿好处、想怎么样怎么样”。法院的一切工作都是极其规范化的,从立案送达到庭审判决,每一步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格进行,甚至不能错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合。如果违规,那么首先就会受到法院内部审判监督庭、纪律检查小组的制裁,受到上级领导的问责。再遇到有人妄自揣测大放厥词,我便会大声告诉他:法院的工作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相反,它要比绝大多数的工作更加的严格规范,更加有条有框;心惊却是因为,一旦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就会轻易像外面的人说的那样行事。当事人的一包烟一餐饭,看上去都那么微不足道,拿了吃了也算不了什么。可是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既然接受了当事人的“好意”,面对当事人自然也就不能端着法律工作者的架子那么“冷酷严肃”,难免要在一些小事上“给予方便”。这样双方互惠互利的“方便”一旦尝到甜头,又怎么会轻易停下脚步?那么多人从拿人针线很快走到贪取巨额金钱,就是因为放宽了心理防线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所以才一溃千里,最后回头无路身陷囹圄。

  有一个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前辈曾经苦口婆心教诲我们这些新人:“我们首先一定要讲良心。不讲良心道德,心里不给自己设个底线,行事就没有限制,就会出格。到时候又害人又害自己,那还不如不进法院做事!”另一个前辈则说:“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专业精神。大的要求不提,首先你们要按照法院的规章制度要求做到敬业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两位前辈的话乍听上去是矛盾的,在法院待得久了,就能明白这两句话都是他们在长久的工作生活总结出来的心得,对于我们法院新人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本分敬业是做所有工作的基础。只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彩,而贯彻法律精神维护法律尊严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良心道德是对我们法律工作者内在要求。法律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把良心道德作为我们行事准则,只有固守良知坚持不跨越底线,才能不为利益动摇、不因诱惑变质以及不畏惧权威暴力,才能做到公平正义。

  清清白白从业,公公正正办案,这十二个字不仅是领导前辈对我们新人的要求,亦是期望和祝愿。公正廉洁说起来重逾千斤,却也不难做到。就像法院里那些奉献一生后安然退休的老同志们一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牢记国家和法院的法规制度注意防微杜渐,守着内心的底线丝毫不退,坚守自己普通却不平凡的工作,就那么平静而荣耀地书写了一段无愧于心的清白人生。
责任编辑:余华新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江西法院网

九江法院网

中国湖口网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湖口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792-6338600   传 真:0792-63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