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了,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志做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古人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创新求变。我们加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理清思路,宽宏心胸,转变观念,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眼界影响工作水平。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水平。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只会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是关键。林彪起初犹豫不决,就是因为眼界不够开阔。他只看到困难和危险,而没有看到攻占锦州对于解放东北乃至扭转全国战局的重大战略意义。这时候,毛主席就让他把指挥所搬到锦州前线去,还告诉他:“你们的指挥所应先于部队移动到达所欲攻击的方向去,由于你们没有这样做,致使你们的眼光长期受到限制。”全面接触、深入了解工作的对象,才能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比如说,我们有约80%的案件当事人在外地务工。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完全不了解沿海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那我们和当事人就缺乏共同语言,就无法把握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审判工作。
思路指引出路。没有务实而清晰的思路,就没有出路。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推动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加注重促进和谐。我们应该根据“四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相应地调整审判工作思路。正确的思路,都来源于对实际生活中种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来源于反复地同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交换意见,集思广益。毛主席有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同时,他勤奋地刻苦地钻研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对曾志说过:“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
胸襟有多宽,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一事无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现实生活中,心胸狭隘的表现之一,就是牢骚满腹。一个把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的人,和一个成天发牢骚说怪话的人,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业绩各方面,肯定是有天壤之别的。从一九三一年赣南会议到一九三四年十月长征开始,整整三年内,毛主席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在严峻考验面前,他一直表现得十分从容沉着。他坚持原则,决不放弃自己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主张,同时又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尽可能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能指挥红军作战,他就去领导中央苏区建设工作;不能工作了,他就读书学习、调查研究,努力增长知识和才干。
如何才能开阔眼界、清晰思路、坦荡胸襟呢?我谈三点体会。
第一,要自觉加强学习。不重视学习的人,必然意志衰退。很多阴暗心理、丑陋言行,只会发生在不重视学习的人身上。毛主席一生好学不倦,真可谓手不释卷,他在写出《论持久战》后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为此,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曾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第二,头脑要清醒,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头脑清醒,才能不骄不躁;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增强科学预见性。正确的领导,在于能有预见。毛主席在七大的结论中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第三,要顾全大局讲团结。有工作,就有大局。毛主席在抗大讲课时说过:“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的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凡是不讲团结的人,都是不顾大局的人。毛主席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经历了长时间被孤立的痛苦磨练,他深切地领悟到团结大多数的极端重要性。长征路上,他在中央领导层中一个一个地做工作,让正确的意见被大多数人接受,这才实现了遵义会议的巨大转折。贺子珍说,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对她感叹:“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继承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头脑更清醒一点,意志更坚定一点,眼界更开阔一点,思路更清晰一点,胸襟更坦荡一点,在院党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队伍一定会更加雄壮,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湖口法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