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春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学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做一个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
就领导干部眼界要宽这一命题,李源潮同志说:领导干部眼界要宽。要有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眼界,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宽阔的科学文化眼界,把学习新知识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人生追求。要有宽阔的眼界,在全国的大发展潮流中“顺势而为”,及时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就领导干部思路要宽这一命题,李源潮同志指出:要把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作为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思路要宽,善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改革创新的思路要宽,自觉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尊重实践的思路要宽,善于把基层创造的经验及时上升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就领导干部胸襟要宽这一命题,李源潮同志指出:宽广的胸襟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修养。领导干部要有为民造福的胸襟,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作为为政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生的追求和幸福。要有求真务实的胸襟,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争小利,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要有清正廉洁的胸襟,克服攀比心态、特殊心态、侥幸心态,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腐蚀的坚固堤坝,永葆清正廉洁的精神家园不受污染。
李源潮同志的上述指示,其精髓也就是要做一个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如何运用这一理论能动地指导工作实践,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错误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以宽广的眼界总揽全局。
眼界宽,就是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横看世界,纵览历史,善于审时度势,放眼长远,着眼大局,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始终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始终与院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古人说,“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表率,邓小平同志也早已讲过:“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作为基层法院的中层干部,虽然我们不具有伟人那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但我们也是一位国家干部,虽然我们不具有大领导办大事的能力,但是,我们有责任在院党组的领导下,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本职工作。就立案审判工作而言,眼界宽,就是要了解国外法院的立案模式,学习全国法院立案信访工作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立案制度的健全和发展;要面向全院的审判工作,树立全院整体利益观念,注重全院整体一盘棋。立案庭是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第一道门槛, 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个人形象、语言表达、环境卫生、办事流程等等,都会直接关系到全院的整体形象,要树立全局观念,就是要注重窗口建设。
宽阔的眼界,源于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中层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随着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转化,美国已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失业。我们这些中层干部虽然没有失业的危机担忧,但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始终存在,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筹码,就是努力学习、更新知识。
自2004年开始,我离开了民事审判第一线,分别就职于执行局综合室,审监庭,立案庭等相对比较轻松的岗位。回顾过去的审判历程,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专业水平远远不能胜任时代的发展,于是,我便毅然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荣领南昌大学的毕业文凭。
这些也仅仅只能说明过去,纵横相比,我没有任何理由为此而感到满足,因为社会的进步是无限的,中国的法制化建设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湖口县人民法院是一定要向前发展的!
二、以宽广的思路创新发展。
思路宽,就是要有全局观、长远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要有战略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模式,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遵循趋势,遵循规律。
宽广的思路,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对新问题和新困难,新思路就是新出路,解放思想大胆走新路。宽广的思路,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创新,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一个典型的改革创新的光辉写照。如果当时照搬德国、苏联的战略模式,中国革命岂能最终取得胜利?如果不是30年前的改革开放,哪有今天的国富民强?没有宽广的思路,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调研活动,没有宽广的思路,绝对不会产生数不清的调研论文。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法律条款的逐步修正,庭审制度的规范改革,裁判文书的分析说理,就是我们一代代法律工作者宽广的思路和改革创新的高度结晶!
也许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这些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哪里有什么新思路,哪里有什么改革创新?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已作出了明确的答复:“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要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绝大部分源于人民群众的改革创新。我们这些一线的中层干部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老百姓,实践经验丰富。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纷争,多思路、多角度、多方法、多技巧地做好案件的调解工作,做好控访、息访和服判工作,力争案结事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撰写调研文章,为决策阶层提供实践依据,为我们湖口法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为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以宽广的胸襟营造和谐社会。
胸襟宽,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虚怀若谷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度。我刚到法院上班时,我总认为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似乎与扣押、拘留、判刑等这些权力划上了等号,但是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后,我渐渐明白,什么是权力,什么是责任,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发展的大局,有时我们还真应该与高风亮节、委曲求全、开阔胸襟、息事宁人这些字眼交朋友了。当前人民法院的信访工作依然严峻,为了大局,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以宽广的胸襟,妥善处理每一件来信来访。
宽大的胸襟,还需要宽待“异已”。所谓“异己”,主要是指在意见、观点、思路等方面和自己有分歧者。“异己”的存在就是监督者的存在,他能指正我们的错误,使我们更加廉洁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物欲所诱,不为私情所扰,不与百姓争利。消除同志之间、干群之间的猜疑和隔阂,赢得全社会对人民法院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营造一种开诚布公、互相信任、警民一家、干群一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良好工作和社会氛围。
宽大的胸襟,需要克服傲气。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个人都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要想到这是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以及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正确估价和定位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找自己的不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宽大的胸襟,需要公道正派。公道在于心,正派在于行。公道,就是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讲公道话,真实地反映情况,客观地分析问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手中的每起案件。只要我们多一份公道,少一份私心;多一份清醒,少一份迷惑;多一份清廉,少一份贪图,始终做到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就能真正树立起公道正派的法官形象,就能更好地体现法律的尊严。
眼界宽是基本要求,思路宽是能力要求,胸襟宽是素质要求。如何做好基层法院的中层干部,李源潮同志已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标准,我们每一位中层干部都要按照“三宽”型领导干部的综合指标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我坚信,有院党组的英明决策,有在座的中层干部和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法院一定能迅猛发展,同时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开创我院立案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