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江湖锁钥 > 史海拾贝
南京城砖湖口造
作者:成岗  发布时间:2007-12-22 00:58:09 打印 字号: | |
  2月28日,晨报报道了南京雨花台区一处拆迁工地发现明代大墓的消息,这座大墓的身世牵动了许多文物爱好者的目光。昨日,这座明代大墓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兴奋地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这座大墓没有被盗的痕迹,这次要是再挖出一个青花梅瓶就好了!”

  大墓墓室气势恢弘有8米长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对整个大墓进行了目测,从整个大墓的外观来看,整个墓室长度为8米左右,宽度有5米左右,深度在3米左右,墓道有6米左右。据考古队员介绍,这种规格在明代墓葬中,属于比较大型的墓葬。同时,记者仔细测量了一下砌墓的大青砖规格,这些大青砖有44厘米长,21厘米宽,10厘米厚,与明城砖大小无异,规格同样非常大。看得出来,这座墓室的主人身份并不简单。

  既然是明代城砖,那么这些砖头上是否也记载着督造砖头的工匠名称呢?记者在墓室周围转了几圈,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的记载。正在这时,一位挖土的工人突然叫了起来:“这上面有字!”

  九江湖口“二三把手”督造墓砖

  这位工人所指的方向是大墓前室墓门位置。在一块青砖上,记者依稀看到了两排竖写大字“九江府提调官同知陈涧司吏杨亭”、“湖口县提调官主簿李(?)恭司吏……”等。考古队员介绍,他们一开始还没有发现有字墓砖,工人发现的墓砖十分重要,这就可以判断,这座明代大墓基本是明代早中期的墓葬。

  通过考古人员对墓砖上字迹的分析,这座大墓墓砖的督造者也浮出水面,他们分别是江西九江府的“二把手”陈涧,江西湖口县的“三把手”李恭,以及他们手下的一批司吏。

  经过数十天的考古发掘,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们通过对大墓甬道、前室、后室的基本判断,确定了这座大墓的规格非常高,应该是明代早期的功臣贵族墓葬。但由于目前墓室还没有打开,他们无法判断这座大墓里面的真正主人到底是谁。

  期待挖出国宝青花梅瓶

  由于这座明代大墓规格比较高,又没有经过盗贼的侵扰,因此,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们对大墓出土一些明代的珍宝充满期待,“我比较期待再出土几个青花梅瓶。”市博物馆一位领导向记者表示。

  该领导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期待,是因为在南京江宁和雨花台区一带发掘的众多明代贵族功臣墓中,就有出土珍贵青花梅瓶的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博物馆前身)就曾经多次发掘出明朝功臣和贵族大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元末明初青花或釉里红梅瓶。其中在1950年,黔宁王沐英与元配冯氏及续房耿氏合葬墓出土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至今被称为中国国宝,价值连城。

  这座明代大墓主人真正身份是谁?这座还没有被盗掘的墓葬又能出土什么样的珍贵陪葬品,晨报将为您继续关注这座明代大墓的发掘情况。
来源:南京晨报
责任编辑:曹晓庆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江西法院网

九江法院网

中国湖口网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湖口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792-6338600   传 真:0792-63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