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在太平军西征中,太平军于江西湖口大败湘军水师的江湖进攻作战。
1854年12月初,曾国藩督率湘军突破太平军鄂东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攻九江。逾月未能得手,遂移师转攻梅家洲、湖口两地,企图先占九江外围要点,凭水师优势摧毁鄱阳湖内太平军水营,孤立九江。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其对岸是梅家洲,再西25公里为九江城。时太平军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守梅家洲,主持西征战事的翼王石达开亲驻湖口,坐镇指挥。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8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数座,严密封锁。23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2月2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湘军东攻一路获胜,尤赖水师优势。
太平军湖口大捷
中国清朝咸丰四年底(太平天国乙荣五年初,1855),太平军在江西湖口粉碎清军水陆进攻、扭转西征战局的关键一战。
三年夏,太平军自天京(今南京)溯江西征。四年夏,在湖南湘潭遭遇由清兵部侍郎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屡战失利,节节后撤。
四年十月,湖北田家镇、半壁山防线被突破,太平军退守江西九江、湖口。时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丞相罗大纲守湖口对岸的梅家洲。为挫败湘军的进攻,主持西征军务的翼王石达开由安庆进驻湖口,坐镇指挥。
清军久攻九江不下,曾国藩决定舍坚而攻瑕,移九江城外四五千清军改攻梅家洲。该洲位于九江以东50里,罗大纲在这里树木城、掘深壕,与石达开共扼鄱阳湖口。十二月初六,由九江来攻的清军,驻营盔(灰)山,当即分兵三路,猛扑梅家洲。太平军凭垒坚守,多次击退清军进攻。同日,湘军水师猛攻泊于鄱阳湖口的太平军木排(能在水面活动的炮垒),遇到太平军的顽强抗击,伤亡400余人。后由于排上火药箱被击中,木?起火焚毁。当夜,太平军为阻止湘军冲入湖内,将大船数只装满砂石,凿沉中流,仅于靠西岸处留一隘口。十二日,湘军水师再攻湖口,120余只轻便战船由隘口冲入湖内,直驶姑塘镇。
石达开、罗大纲把握战机,立即堵塞隘口,不使敌轻便战船重返大江,从而肢解了湘军水师;与此同时,出动战船,围攻湖口以北湘军水师八里江老营,南北两岸太平军也手持火箭、喷筒,向敌船喷射。湘军笨重大船,由于失去轻便战船的护卫,“如鸟去翼,如虫去足”,当夜被焚40余艘,其余船只逃往九江以西的官(关)牌夹。二十五日,太平军水师又夜攻官牌夹,包围了曾国藩的座船,毙其幕僚多名,为此曾愤而投水自尽,被左右救起,逃入陆营,得免于一死。
太平军在湖口、九江连挫湘军水师,西征战局转败为胜,随之开始全面反攻。